当研学不再是简单的行走与观看,当暑期社会实践成为校地对话的桥梁,2025年7月1日至4日,澳门3044永利官网12名师生在就业专项辅导员李华艳带领下,前往邯郸市大名县的四天暑期社会实践,便成了一场历史与现代交织、产业与文化共鸣的“双向奔赴”。这场以创新实践为名的研学,既让师生们触摸到邯郸市大名县的肌理与脉搏,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青春智慧的活力。
古城夜话:从砖瓦间读懂“时间的答案”
7月1日的暮色中,大名古城的青石板路迎来了这群年轻的探索者。不同于走马观花的游览,师生们在斑驳的城墙下驻足,在老字号的门楣前追问——当现代城市加速扩张,这座古城如何在保护中延续烟火气?墙砖上的刻痕、街巷里的老手艺,不仅是历史的遗存,更成为师生们思考“传统与现代共生”的鲜活案例。这场夜研,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让“活化文化遗产”从课本概念变成可触可感的实践样本。
产业解码:在车间与实验室里看见“创新的基因”
如果说古城是邯郸大名县的“过去时”,那么产业园区便是这座城市的“进行时”。7月2日的行程,堪称一次“产业密码破译之旅”:在大名县历史博物馆,师生们从文物中梳理出邯郸作为农业文明重镇的基因;而转身走进君乐宝的智能化车间,现代乳业的“科技范儿”又颠覆了对传统农业的想象。
五得利集团的座谈会,是校企合作的开始,更是高校智力与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。当师生们在河北肽都生物科技集团的实验室里,看到胶原蛋白肽从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,“产学研融合”不再是抽象的术语,而是显微镜下跳动的分子、生产线上流转的产品。大名生态森林公园的绿意,则给出了另一种答案: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,从来不是选择题。
多维透视:在红与绿之间触摸“城市的温度”
7月3日的行程,像是为大名县绘制了一幅立体的“人文地图”。师生们在重温直隶七师纪念馆的红色记忆中,捕捉到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当代青年的家国情怀的同频共振。在禹善残疾人教育中心的暖意中,大名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--草编在帮扶残疾人就业的“特殊教育”中,被解读为城市文明的温度计。冀鲁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零工求职机前,师生们惊叹于“数字赋能民生”的创新——原来引才政策可以如此“接地气”。
从郭隆真烈士故居的革命星火,为革命抛头颅、洒热血的可歌可泣,到河北永创通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精密制造,从石刻博物馆里沉默的石头诉说的千年故事,到车间里机器轰鸣的现代节奏,大名县的多元面孔在此刻清晰起来:它既有红色基因的厚重,也有产业升级的锐气;既守护着历史的根脉,也奔跑在时代的前沿。
数字浪潮:在直播镜头前遇见“未来的可能”
7月4日,在一品一播产业园里,直播间的聚光灯照亮了另一种可能。当师生们看到当地特产通过直播走向全国,当“数字经济”与“乡村振兴”在屏幕上碰撞出火花,师生们带来的电气工程、通信工程的专业视角,与邯郸的产业需求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或许,这场研学的终极意义,正在于让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参与者”——那些关于直播技术优化、供应链数字化的讨论,已悄然埋下未来合作的种子。
四天很短,不足以穷尽一座城的故事;但四天又很长,足以让一次研学成为校地协同的起点。澳门3044永利官网师生带走的,不仅是古城的砖瓦记忆、产业的创新启示,更是对“实践出真知”的深刻体悟;而邯郸收获的,除了青春视角的审视,更有产学研融合的无限可能。这场双向奔赴的研学,证明了教育与城市的相遇,从来都是1+1远大于2的精彩。
(供稿:李华艳、聂雨函;图片:成研、郭靖、张振、蒋欣润)